苦丁茶
197 2023-09-28
蛇含
(《本經(jīng)》)
【異名】蛇銜(《本經(jīng)》),威蛇(《日華子本草》),小龍牙(《斗門方》),紫背龍牙(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),紫背草(《仁齋直指方》),蛇包五披風(fēng)(《植物名實圖考》),五匹風(fēng)(《草木便方》),五皮風(fēng)、地五甲、五爪龍(《分類草藥性》),地五加、五爪虎、五葉莓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,地五爪、五虎下山(《江西民間草藥》),五爪風(fēng)、五星草、五虎草(《湖南藥物志》),五爪金龍、五葉蛇莓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。
【來源】為薔薇科植物蛇含的全草或帶根全草。
【植物形態(tài)】蛇含,又名:蛇含委陵菜。
多年生草本。主根短,側(cè)根如須狀叢生。莖多數(shù),細長,略匍匐,具疏生的絹狀毛;~具長柄,莖生葉較小,柄短;掌狀復(fù)葉;小葉3~5,橢圓形或狹倒卵形,長2~4厘米,寬0.5~1.7厘米,先端渾圓或鈍尖,基部楔形,邊緣上部有粗鋸齒,下部全緣,上面近于無毛,下面脈間有絹狀毛;托葉闊披針形,基部與葉柄結(jié)合;ㄐ。身斏膱A錐狀聚傘花序;萼片5,卵狀披針形,副萼5,近線形,背面均有少許毛;花瓣5,黃色,倒心臟形,先端稍凹;雄蕊多數(shù);雌蕊多數(shù),著生于花托上。瘦果有縱皺,無毛;ㄆ4~5月。
生長于山坡或濕地。全國大部分地區(qū)有分布。
【采集】夏季采收。
【性味】苦辛,涼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味苦,微寒。"
②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味辛甘,無毒。"
③《草木便方》:"甘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清熱,解毒。治驚癇高熱,瘧疾,咳嗽,喉痛,濕痹,癰疽癬瘡,丹毒,癢疹,蛇、蟲咬傷。
①《本經(jīng)》:"主驚癇,寒熱邪氣,除熱,金瘡,疽痔,鼠瘺惡瘡,頭瘍。"
②《別錄》:"療心腹邪氣,腹痛,濕痹。"
③《藥性論》:"能治丹疹,小兒寒熱。"
④《本草拾遺》:"主蛇咬。"
⑤《日華子本草》:"能治蛇蟲蜂虺所傷及眼赤,止血,?風(fēng)疹癰腫。"
⑥《本草圖經(jīng)》:"治咽喉中痛,含咽之。"
⑦《植物名實圖考》:"治咳嗽。"
⑧《草木便方》:"發(fā)汗解肌。治風(fēng)痰咳嗽,驚癇,洗眼消毒。"
⑨《分類草藥性》:"治咳嗽,風(fēng)寒濕氣,跌打損傷。"
⑩《湖南藥物志》:"治瘋狗咬傷,腳背痛,痢疾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煎湯,1.5~3錢,鮮者1~2兩。外用:煎水洗,搗敷或煎水含漱。
【選方】①治小兒驚風(fēng):㈠五皮風(fēng)四錢,土升麻三錢,辰砂草二錢,銀花藤二錢,土瓜根二錢。煎水服。㈡五成風(fēng)三錢,全蟲一個,僵蟲一個,朱砂五分。各藥研成細末,混合成散劑,開水吞服。(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
②治溫瘧、發(fā)高燒、咳嗽:五匹風(fēng)五錢,白蘞二錢,紫蘇三錢。加水煎湯,于發(fā)瘧前兩小時服用,每日一劑,連服三劑。(《貴州民間方藥集》)
③治瘧疾:蛇含五至七株(以無毛莖細者為好),泡開水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④治傷風(fēng)咳嗽:五皮風(fēng)、排風(fēng)藤。煎水服。
⑤治百日咳:五皮風(fēng)五錢,生姜三片。煎水服。
⑥治麻疹后熱咳:五成風(fēng)、白蠟花、枇杷花各三錢。研末,加蜂蜜蒸服。(④方以下出《貴陽民間藥草》)
⑦治風(fēng)濕麻木:五匹風(fēng)、生姜。熬水洗患處。(《貴州草藥》)
⑧治癰腫,偏頭痛:蛇含全草搗汁搽,或搗爛敷患處。(《湖南藥物志》)
⑨治金瘡:蛇含草搗爛敷之。(《肘后方》)
⑩治赤疹:蛇含草搗令極爛,敷之。(《古今錄驗方》)
⑾治蛇咬傷:五爪龍、山棕子各三兩,一條邊一兩。上藥一半煮湯,一半杵爛敷傷口。(《閩東本草》)
⑿治蜈蚣螫人,蛇含草?敷之。(《斗門方》)
⒀治身面惡癬:紫背草入生礬研,敷二、三次。(《仁齋直指方》)
⒁治角膜潰瘍:鮮蛇含全草三株。洗凈,搗爛,敷患眼眉弓,一至二日換藥一次。(《浙扛民間常用草藥》)
⒂治雷公藤中毒:鮮蛇含全草二至四兩,鮮構(gòu)樹枝梢(連葉)七、八枝。搗爛取汁,加鴨蛋清四只混勻,灌服。(《浙江民間常用草藥》)
⒃產(chǎn)后瀉痢用蛇含極一反,濃煎服下。
⒄刀傷出血。用蛇含草搗爛敷傷處。
⒅身面惡癬。用蛇含草加生礬研敷。
⒆蜈蚣、蝎傷用蛇含劃揉碎敷傷處。
⒇癰腫瘀血、產(chǎn)后積血等。作蛇含、大黃、附子、芍藥、大戟、細辛、獨活,黃芩、當(dāng)歸,莽草、蜀椒各一兩,薤白十四枚,共研為末,在奪酒中泡一夜,加豬油二斤熬成膏收存,用時每服一彈丸大的經(jīng)量,溫酒送下。一天服兩次。病在體外,則用膏敷涂。此方名"蛇含膏"。
【臨床應(yīng)用】治療腸梗阻
取鮮蛇含全株4兩,搗爛絞汁,沖入等量童便,稍加熱,緩緩服下。冬季用干品,每次2兩作煎劑,沖等量童便內(nèi)服,同樣有效。服藥后如有劇烈嘔吐吐出藥液時,應(yīng)補足服藥量;采取小量多次服藥方法,一般第2次服藥即不嘔吐。臨床試治數(shù)例,均在24小時內(nèi)見效。
【中文名】紫菀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類別】根類 【異名】青菀(《吳普本草》),紫舌(《別錄》),返魂草根、夜?fàn)颗?《斗門方》),紫菀茸(《本草述》)。 【來源】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莖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紫菀 ...
紫石英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鹵化物類礦物螢石的礦石。 【礦物形態(tài)】螢石,又名:氟石。 等軸晶系。晶體呈立方體、八面體、十二面體;集合體常呈致密粒狀塊體出現(xiàn)。顏色很少是無色透明的,大部分被染成各種顏...
紫草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藐、茈草(《爾雅》),紫丹、紫器(《本經(jīng)》),地血(《吳普本草》),茈輸(《廣雅》),紫草茸(《小兒藥證直訣》),鴉銜草(《綱目》),紫草根(《現(xiàn)代實用中藥》),山紫草(《...
梓白皮 (《本經(jīng)》)) 【來源】為紫葳科植物梓的根皮或樹皮的韌皮部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梓(《本經(jīng)》),又名:木王(《埤雅》),花楸、河楸、水桐、雷電木、木角豆、臭梧桐。 落葉喬木,高達10余米。樹皮灰褐色...
梓葉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來源】為紫葳科植物梓的葉片,植物形態(tài)詳"梓白皮"條。 【化學(xué)成分】含對香豆酸、對-羥基苯甲酸。 【藥理作用】冷浸液、溫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大腸桿菌、產(chǎn)氣桿菌有抑制作用。采集后6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