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薇根
66 2023-10-07
黃顙魚
(《食療本草》)
【異名】?(《詩經(jīng)》),揚令、黃頰魚、黃?魚(陸璣《詩疏》),黃魚(《醫(yī)學(xué)入門》),黃櫻(《醫(yī)林纂要》),黃骨魚(《本草求原》),黃刺魚(《隨息居飲食譜》)。
【來源】為蹁科動物黃顙魚的肉或全體。
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黃顙魚
體長約20厘米以上,腹面平直,體后半部側(cè)扁,尾柄較細長。頭大且扁平,吻短,圓鈍,不突出,上下頜略等長?诖,下位,兩頜及口蓋骨上有絨毛狀齒帶。眼小,側(cè)位,眼間距隆起。須4對,鼻須末端可伸至眼后,上頜須1對,末端可延至胸鰭基部,頤須2對,較上頜須短。鰓孔大。全體裸露無鱗。側(cè)線完全。背鰭Ⅰ,6~7,位于胸鰭的后上方與腹鰭的前上方,有硬棘,棘后緣有鋸齒。胸鰭Ⅰ7,硬棘前后緣均有鋸齒,前緣為36~47個,后緣為11~16個。臀鰭條21~25。脂鰭末端游離,較臀鰭短,并與之相對。尾鰭分叉。體呈黃色;背部黑褐色,體側(cè)有寬而長的黑色斷紋;腹部為淡黃色,尾鰭上下葉各有黑色的縱紋。
生活于江河、湖泊中,白天棲于湖水底層,夜則浮于水面覓食。產(chǎn)卵期一般在4~5月間。分布長江、黃河、珠江及黑龍江等流域。
本動物的頰骨(黃顙魚頰骨)、皮膚分泌的粘液(黃顙魚涎)亦供藥用,各詳專條。
【性味】甘,平。
①《日用本草》:"甘,平,有小毒。"
②《東醫(yī)寶鑒》:"性子,味甘,無毒。"
③《醫(yī)林纂要》:"甘咸,平。"
【功用主治】利小便,消水腫,敷瘰疬。
①陶弘景:"醒酒。"
②《日用本草》:"祛風(fēng)。"
③《綱目》:"煮食消水腫,利小便;燒灰,治瘰疬久潰不收斂及諸惡瘡。"
④姚可成《食物本草》:"主益脾胃和五臟,發(fā)小兒痘疹。"
【用法與用量】內(nèi)服:煮食。外用:燒存性研末調(diào)敷。
【宜忌】①《日用本草》:"發(fā)風(fēng)動氣,發(fā)瘡疥,病人尤忌食之。"
②《綱目》:"反荊芥。"
【選方】①治水氣浮腫:黃顙三尾,綠豆一合,大蒜三瓣。水煮爛,去魚食豆,以汁調(diào)商陸末一錢服。(《醫(yī)林集要》)
②治瘰疬不問破與未破:黃顙魚破開,入蓖麻子二、三十個在肚內(nèi),以綿縛定,于廁坑內(nèi)放,冬三月,春、秋二月,夏一月,取出,洗凈,用黃泥固濟,文武火煨帶性,爛研末,香油調(diào)敷。(《普濟方》)
鲆魚 (《食療本草》) 【異名】鱘魚(《綱目》),尖頭?(《魚類分類學(xué)》)。 【來源】為鯉科動物鲆魚的肉。 【動物形態(tài)】鲆魚 體甚長,略側(cè)扁,腹部圓。頭前半部細長,稍成管狀,吻端平扁似鴨嘴形?谏衔唬...
豬腸 (《食療本草》) 【異名】豬臟(《百一選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豬科動物豬的大腸,動物形態(tài)詳"豬肉"條。 【性味】①《千金食治》:"豬洞腸,平,無毒。" ②《綱目》:"甘,微寒,無毒。" 【歸經(jīng)】《...
黿肉 (《本草經(jīng)集注》) 【來源】為鱉科動物黿的肉,動物形態(tài)許"黿甲"條。 【性味】①《食療本草》:"微溫。" ②《綱目》:"甘。平,微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①陶弘景:"補。" ②《食療本草》:"主五藏...
黿膏 (《食療本草》) 【異名】黿脂(《淮南萬畢術(shù)》)。 【來源】為鱉科動物黿的脂肪,動物形態(tài)詳"黿甲"條。 【功用主治】張鼎:"摩風(fēng)及惡瘡。" 中藥大全...
榆莢仁 (《證類本草》) 【異名】榆實(《本經(jīng)》),榆子、榆仁(《食療本草》)。 【來源】為榆科植物榆樹的果實或種子。植物形態(tài)詳"榆白皮"條。 【采集】4~6月果實成熟時采收,除去果翅,曬干。 【化學(xué)...
大黃蜂子 (《本經(jīng)》) 【異名】露蜂房子(《備急方》)。 【來源】為胡蜂科昆蟲大黃蜂的幼蟲。原動物詳"露蜂房"條。 【性味】《綱目》:"甘,涼,有小毒。" 【功用主治】治胸腹脹痛,干嘔。 ①《本經(jīng)》:...
山芭蕉子 (《南寧市藥物志》) 【來源】為芭蕉科植物野蕉的種子。 【植物形態(tài)】野蕉 多年生粗壯草本。莖直立,高2~3米,具匐枝。單葉7~9片,螺旋狀排列,葉柄具深槽,下部具葉鞘;,葉片長橢圓形,長1~...